<span id="wufzt"><pre id="wufzt"><sup id="wufzt"></sup></pre></span>
          <th id="wufzt"><pre id="wufzt"><sup id="wufzt"></sup></pre></th>

          <rp id="wufzt"></rp>

              黃艷

              博士 | 北京

              認證V: 資深學者

              熱榜排名:

              7

              榮譽:世界人居智庫專家 | 中國長城綠化促進會生態人居與綠色建筑分會副會長
              簡述: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林草局全國林業草原雙創大賽評審專家,主張在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注入生態歷史觀與生態物理觀,把景觀作為環境的基本資源、服務與媒介,聚焦于環境中生態、經濟、文化、歷史等問題,以支持社會的發展,從而使景觀具有超越經濟基礎之上的文化自信和生態倫理的雙重意義,也就是“文化+生態”的概念。
              擅長領域:

              生態修復

              智能景觀

              公共藝術

              人氣:

              14402

              作品:

              3

              觀點:

              4

              視頻:

              0

              設計觀點

              更多>>

              拉各斯:洪水之城2022國際建筑競賽獲獎名單公布 |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生榜上有名

              拉各斯:洪水之城2022國際建筑競賽獲獎名單公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博士生焦舒萁,本科生李禹霏、葉招升、姚金昊四名同學的設計作品“CITY OF FLOATING BASKET”在黃艷老師指導下,從來自全球25個國家的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榮譽提名獎。

              2022-12-08

              2087

              不可移植的風景園林 | Instagrammabl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社交媒體正在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們生活的環境。本論文將探討社交媒體(Instagram)的受歡迎打卡地(Instagrammable place),這是一種受社交媒體及其視覺文化影響的新型景觀。首先我們將探討其誕生的背景,尋找數字時代的景觀需求。其次,通過分析其形式、功能和歷史來理解什么是instagrammable landscape。然后,分析正面和負面案例,總結經驗和教訓。最后,將提供一些建議以更好地設計符合當代視覺文化審美的景觀建筑。 基于上述,本文旨在回答三個關鍵問題:1)視覺社交媒

              2021-12-14

              4501

              旅游經濟下的新農村生活方式研究——以重慶臥龍河鄉村景觀設計為例

              當下城市的快速發展刺激著鄉村的迫切轉型。在鄉村產業結構亟需調整的時代背景下,本文以鄉村生活方式為切入點,探討旅游經濟下新農村生活方式的可能性。通過對鄉村居民生活方式改變的調研以及對旅游經濟和鄉村旅游的研究,提出以景觀設計的方式介入鄉村產業的轉型,構建新農村生活方式。研究過程中,筆者將旅游經濟、鄉村生活方式以及景觀設計之間進行關聯分析并嘗試得到一些設計原則和方法,最后以重慶臥龍河鄉村景觀設計為例進行試驗性的成果運用與展示。

              2021-12-12

              891
              個人經歷

              教育經歷:

              1992年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工業設計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

              2004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7年-至今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09年-2010年 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訪問學者

              社會兼職:

              中國長城綠化促進會生態人居與綠色建筑分會副會長

              世界人居智庫專家

              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訪問學者

              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學會會員

              北京市政府政府采購中心專家評委

              教育部學位中心專家評委

              中國照明學會室內照明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建設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生活樣式設計專委會常務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

              景觀生態與文化發展;公共藝術與城市文化空間創新研究;空間情感化設計

              學術主張:

              在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注入生態歷史觀與生態物理觀,把景觀作為環境的基本資源、服務與媒介,聚焦于環境中生態、經濟、文化、歷史等問題,以支持社會的發展,從而使景觀具有超越經濟基礎之上的文化自信和生態倫理的雙重意義,也就是“文化+生態”的概念。具體來說,強調以生態物理學為理論依據的景觀系統就是為適應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挑戰,包括可持續發展的景觀和城市格局,使得景觀在發展中不至于喪失應有的文化、生態和精神特質。研究如何通過重建我們的生態物理環境,并進而重建我們的精神家園,重建合理的生態結構、景觀藝術生態良性發展的格局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強調“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等中國傳統哲學,不僅是一種審美觀、世界觀,更是是一種生態觀。努力根植于中華土壤,將這些中國傳統智慧與當代國際生態基礎設施、生態服務系統、可持續發展等理念相結合,來構成我的理論與實踐基礎。由此提出的“文化化”的環境觀,主張轉變那種主要聚焦于美學形式問題或僅僅從經濟物質維度出發的規劃,而是努力找到生態健康與人們自身生活質量之間的關聯,從文化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角度來思考生態學,同時實現生態和文化雙贏的目標。

              學術興趣涉及景觀規劃、室內設計和藝術策劃等。學術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人們的活動如何對景觀和生態資源產生積極的影響,探索人們活動與景觀生態之間的互動關系,強調在此過程中文化重建的意義,并總結提煉使之成為可供廣泛使用的一種模式。

              科研成果: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項目《北京城市景觀文化生態發展研究》,2019年2月

              清華大學自主科研項目《世界城市景觀文化生態發展研究》,2015年11月

              清華大學自主科研項目《作為文化基礎設施的未來公共空間創新研究》,2019年12月

              出版專著、教材和譯著:

              《文化生態視野下的北京城市景觀》[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2019年12月

              《室內綠化設計》(第三版),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年4月

              《室內綠化設計》(第二版),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8年3月

              《環境藝術設計概論》(第二版),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年10月

              《照明設計》(第二版),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年10月

              《陳設藝術設計》,安徽美術出版社,2006年12月

              《陳設藝術設計師手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年1月

              《環境藝術設計概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

              《環境藝術設計概論》,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年7月

              《照明設計》,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年7月

              譯著《藝術的故事——時裝》,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2年5月

              譯著《1990-2000建筑大師名作》,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2005年1月

              論文發表:

              《文化景觀的生態解釋——對“工作”著的文化景觀的保護》,《裝飾》,2014年2月

              《休閑和休閑景觀規劃》,《藝術設計研究》,2014年2月

              《視覺與文化的可持續性——北京高層建筑對城市景觀的沖擊》,《城市規劃》,2014年4月

              《景觀生態恢復與文化重建》,《設計藝術研究》,2015年4月

              《可持續公園——城市公園的生態與社會服務功能》,《北京社科規劃》2015年6月

              《生態理念的景觀審美表達》,《2015中國人居環境設計學年獎文集》, 2016年11月

              《通過實體的設計重建大都市生態景觀》,《設計藝術研究》, 2016年8月

              《從文化視角解決國家公園設計中的生態問題》,《中國國家公園模式探索——2016首屆生態文明于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17年10月

              《中國傳統生態觀再當今可持續環境設計中的啟示與實踐》,《裝飾》2017增刊,2017年11月

              《泥土的當代“境·界”》,《藝術評論》, 2018年11月

              《“美麗”城市景觀的文化生態機制與策略》,《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8年10月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in China Led by Creative Ecological Concep[C]t, The 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a Urban Development,擔任Eco-city and green urbanism分論壇主持人,University of Glasgow,UK,2018.7.9-2018.7.12;

                The Express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cological Wisdom on Contemporary Sustainable Environment[C],Urban China Research Network Conference, Wuhan University,2018.6.23-2018.6.25;

              Visible and Invisible Landscape[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19 on Spatial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hiba University,Japan,2019.8.30-2019.9.1。

              《傳統藝術生態智慧與當代可持續景觀設計》,《創意與設計》, 2019年12月

              《基于藝術院校的跨學科景觀教學方法研究》,《設計》,2020年7月

              《從國際景觀學科發展看我國景觀教學的創新途徑》,《設計》,2020年7月

              《旅游經濟下的新農村生活方式研究——以重慶臥龍河鄉村景觀設計為例》,《中國藝術》, 2020年10月

              《城市設計生活的三維——公共空間、公共藝術和社交媒體》,《中國藝術》,2020年12月

              《市井花園——城市鄰里生活與高密度社區公共空間營造》,《中國藝術》,2020年12月

              獲獎: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優秀畢業設計指導教師,2020年6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優秀畢業設計指導教師,2019年6月

              亞洲設計學年獎優秀指導教師,2019年11月

              霍普杯國際大學生建筑競賽優秀指導教師,2019年10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優秀畢業設計指導教師,2017年6月

              中國設計學年獎優秀指導教師,2017年11月

              2016年度清華大學優秀班主任二等獎,2016年10月

              《室內綠化設計》(第二版)獲清華大學優秀教材獎一等獎,2008年6月

              近年設計實踐:

              珠海博物館展陳設計,2014年

              都江堰精品酒店藝術工程設計,2014年

              內蒙古準格爾旗河道景觀設計,2012年

              鄂爾多斯阿康綠化公園景觀,2011年

              準格爾旗水系景觀規劃設計,2011年

              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展陳設計,2010年等

              寧波市象山縣城市主軸工程形象設計與分項規劃,2010年

              準格爾旗大路新區城市形象規劃與設計2009年

              內蒙古暖水鄉生態旅游景觀規劃與設計,2009年

              內蒙古準格爾旗黃河大峽谷旅游景觀規劃,2008年

              教學工作:

              1.《專業設計6》,2010年-2020年,本科生

              2.《畢業設計和論文》,2010年-2021年,本科生

              3.《設計程序與認知基礎》,2014年-2020年,本科生

              4.《景觀設計》,2005年-2018年,本科生

              5.《陳設藝術設計》,2005年-2020年,本科生/進修生

              6.《光與色彩(環境照明設計)》,2005年-2019年,本科生/進修生

              7.《城市文化與文化區建設》,2016年-2020年,研究生

              8.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觀《EcologyIn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2019年-2021年,研究生(留學生)

              咨詢

              咨詢

              在線客服

              工作日:9:00-18:00

              電話客服:01086463506

              工作日:9:00-18:00

              官方交流群:708885475

              立即聯系

              您還沒有登錄哦~

              登錄

              注冊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