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wufzt"><pre id="wufzt"><sup id="wufzt"></sup></pre></span>
          <th id="wufzt"><pre id="wufzt"><sup id="wufzt"></sup></pre></th>

          <rp id="wufzt"></rp>
              首頁黃艷成功案例社區2050國際設計競賽——以城市科技展望社區未來
              社區2050國際設計競賽——以城市科技展望社區未來

              社區2050國際設計競賽——以城市科技展望社區未來

              COMMUNITY 2050 -- SHENZHEN-AMSTERDAM

               設計師: 黃艷

              項目類別:景觀設計

              項目類型:生態修復 更新改造 濱水景觀

              項目風格:現代自然

              {社區2050國際設計競賽——以城市科技展望社區未來} 項目位于 {中國} ,項目規模 {6公頃},屬于 {生態修復-更新改造-濱水景觀} ,項目風格定位為 {現代自然} ,設計時間從 {2021-11到2022-01} , {黃艷} 接受 委托,歷經 {61} 天圓滿完成設計任務,如果您對該團隊設計感興趣,請點贊和評論將項目推薦到網站首頁及項目頻道列表首位,更多的設計師將因您受益,期待您在線留言或者來電預約咨詢。
              約TA提供服務

              項目詳情發布時間:2022-03-31

              項目名稱:社區2050國際設計競賽——以城市科技展望社區未來

              設計時間:2021-11 - 2022-01

              項目規模:6公頃

              導讀:

              2022年3月15日,由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UPDIS)聯合西班牙加泰羅尼亞高等建筑學院(IAAC)、國際策劃與傳播機構 (ARQ) 共同舉辦的國際設計競賽“COMMUNITY 2050--SHENZHEN-AMSTERDAM”(社區2050國際設計競賽——以城市科技展望社區未來)公布了競賽結果,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的2020級本科生葉招升、魏雯麗、唐珂的設計作品“NEW SHENZHEN: The Re-imagination of Urban Canteen”(新深圳:城市食堂再想象)在黃艷老師指導下,從眾多參賽方案中脫穎而出獲得競賽榮譽提名獎。

              此次競賽受到廣泛關注,收到來自包括美國、中國、英國、荷蘭、新西蘭、馬來西亞、波蘭等20多個國家的100多個設計作品;哈佛大學、倫敦大學、奧克蘭大學、清華大學等世界著名院校的學生、專家學者、專業設計師、設計從業者、青年創意者的眾多方案,經過全球專家評審核定后,最終確定了一個最佳方案獎、一個最佳深圳基地獎、一個最佳阿姆斯特丹基地獎、七個榮譽提名獎和七個編輯精選方案。

              000.jpg


               0-1.jpg

              一、競賽介紹

              1.競賽信息

              此前,Non Architecture以中國山東、中國香港、美國曼哈頓、希臘卡爾季察等不同國家、不同條件和文化背景的場地舉辦過多次競賽,每次的競賽主題都熱切關注城市發展中的前沿問題。本次競賽的兩個基地分別位于深圳高科技園區(CN)和荷蘭阿姆斯特丹IjpieinNL)區,競賽特別設立「專業組」與「公開組」,兩個基地的評選將獨立進行,期望通過競賽集結國際設計與研究的力量,重新思考、提升、重塑全球視野下的2050年社區發展圖景,展望創新城市科技構建未來社區的無限可能。

              00.jpg

               

              2.競賽主題

              據聯合國稱, 到2050年,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70 億人)將居住在城市。城市地區雖然已經是社會文化、經濟和生活的中心,但還需做好應對新增長的準備。本次競賽以“COMMUNITY 2050 -- SHENZHEN-AMSTERDAM”(社區2050國際設計競賽——以城市科技展望社區未來)為主題,探討如何用技術和創新的角度來看待社區,未來是什么樣等議題。包括什么樣的城市形態才能支撐這樣的增長?未來30年,我們的城市應該如何改變,以實現社區繁榮發展?如何將創新的城市科技引入城市和社區的設計領域中,探索其循環發展、韌性安全、生態健康、有機更新、遺產保護可持續發展路徑?如何兼顧老人、兒童和低收入等多樣化的人群的需求,打造以人為本的社區生活未來場景等熱點問題。

               

              3.競賽要求

              競賽建議參賽者通過科技和創新的視角來重新看待社區。在提案中回應一個或多個與此相關的子議題。參賽者需選擇以下一個或多個子議題與競賽主題進行更深入的結合,根據所選基地的相關信息,對每個子議題進行詮釋。提案應涉及以下幾個子議題:

              1)環境可持續性

              2)氣候變化與災害情況的韌性應對

              3)生態與健康

              4)城市有機更新、高密度發展和遺產保護

              5)社會包容性和社區繁榮

               

              二、獲獎方案

              NEW SHENZHEN: The Re-imagination of Urban Canteen  

              新深圳:城市食堂再想象

               

              1.設計理念

              深圳現在是中國科技和經濟發展的典范,也是996小時工作制文化的始發地。996小時工作制是一種長時間工作,主要依靠快餐外賣的生活方式。這不僅對人們的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而且由于垃圾污染和交通堵塞,也對公共安全產生了負面影響。新深圳是2050年深圳未來的愿景。在此基礎上,我們定義了未來社區,將原來的家庭餐廳擴展為城市食堂。

              01.jpg

                

              2.場地形態

              所有這些過程和功能都是通過場地空間的設計來完成的。根據當地的氣候和自然條件,整個場地由兩個不同大小的圓圈組成,暗示著中國南方典型的梯田。局部提升既保證了各種功能空間的清晰高效利用,又能組織和分組人的空間分布,從而達到保持適當社交距離的目的。它還為場地提供了更多的遮陽、更舒適的小氣候和更多樣化的視線和空間體驗。保留場地內所有原有的樹木,并隨弧線調整水的形態,使其能發揮更好的環境和審美功能。它與公園的性質緊密相連,以確保未來的社區建設不會影響該地區的動植物和水環境。受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啟發,該標準促進人們更好地理解城市環境中的生物多樣性意味著什么,以及建筑和城市設計如何對其做出積極貢獻。

              02.jpg

               

              3.方案細化

              在城市食堂,流程將是機器一體化的,包括上班族訂餐、食物的加工烹飪、食物殘渣的處理。人們拿起飯菜后,人們可以選擇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吃飯,有朋友或沒有朋友,坐著或站著。這個過程不僅高效,而且大大增加了個人的選擇自由。除了吃飯,人們還可以散步、聊天、冥想等,這將成為工作之間的一種休息和放松的方式。

              03.jpg

              04.jpg

              05.jpg

              06.jpg

              07.jpg

              三、設計回顧

              此次競賽是黃老師為srt項目小組挑選參與的。在專業課程之余黃艷老師帶領srt項目小組了解競賽要求,分析競賽主題,最終分為三個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和地點。黃老師和舒萁學姐帶領我們從競賽的不同主題入手,了解專業知識,最終我們小組選擇深圳高科技園區進行方案設計。

               

              這是一次全新的設計體驗,作為二年級本科生,不僅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非常有限,而且此前很少有機會參與設計競賽,因此在本次設計過程中難免遇到諸多困難。但通過黃老師系統的教學和對深圳高科技園區的現狀調查后,發現其中存在問題并將著手點放在中國傳統的命題民以食為天,從食物入手的同時考慮當地生態環境和社區特點。在黃艷老師的指導下,我們逐步將方案細化,如食物垃圾的清潔處理問題,整個設計系統的合理性,構造形態的建立與設計流程之間聯系等等,在一次次的推翻與重構中形成了最后的設計方案。

               

              四、優秀作品

              通過參加此次競賽,大家都收獲良多,其他兩組同學也設計出了非常優秀的作品。

               

              Full-time、Dynamic And Ubiquitous Garden

              全時的、動態的、無處不在的花園圖景

              方案設計:趙子炎、汪寧馨、鄢然、曹佳寧

               

              本項目位于阿姆斯特丹IJplein社區,目的為向梵高致敬,從他的作品中提取語言元素,通過視角的改變呈現出不同的城市構圖和畫面。我們的花園改變了我們熟悉的人物畫的主體與客體的關系以及比例比例,讓人進入畫中,仿佛置身于畫中,隨著人的移動呈現出不斷變化的形象,從而帶來美妙的空間和藝術體驗。日光和天窗在不同時間和季節的特點,結合光線,創造一個動態的、全時的、無處不在的花園景觀。出人意料地、令人興奮地再現熟悉的藝術,具有明確的文化信息,讓所有年齡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欣賞和理解,具有文化包容性。

              08.jpg

              8-1.jpg

               8-2.jpg


              Blue Food

              沉浸式藍色食物社區

              方案設計:陳薏如、李心碟、王思穎、秦子惟

               

              本項目位于阿姆斯特丹IJplein社區,藍色意味著藍色食物藍色空間。我們將設計重點放在內河及其周邊地區,重建了步行系統,改造了舊社區,并設置了柔和和輕量化的新設施。與厚重厚重的老街區形成美麗的對比與融合,使城市呈現出一幅全新的畫面,實現了藍色的完全沉浸。這些設施呈現出大海的藍色。建筑形態結構與藍色食品養殖、銷售、回收的可持續產業鏈相配合,形成了與城市原有容量互惠共生的三級空間體系。人們可以在餐館里享用藍色食物,并觀察種植和加工過程。

              09.jpg

              9-2.jpg

              9-3.jpg


              剛剛進入大二就有機會參與競賽,和全世界的學生及專業人士同場競技,不僅使同學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知識,也加深了對專業的理解和學習的熱情,為今后的學習更好地明晰了方向。

               

               

               


              登錄后發布評論

              評論

               是否匿名評價

              全部評論0

              • 回頂部

              • 分享

              • 評價

                0
              • 點贊

                4

              咨詢

              咨詢

              在線客服

              工作日:9:00-18:00

              電話客服:01086463506

              工作日:9:00-18:00

              官方交流群:708885475

              立即聯系

              您還沒有登錄哦~

              登錄

              注冊

              排行榜